做大、求快竟害股王退場 太陽能業虧千 - 股票

Dorothy avatar
By Dorothy
at 2019-05-02T13:47

Table of Contents

1.原文連結: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magazine/Article_mag_page.aspx?id=69349

2.原文內容:昔日鴻海、英業達爭搶的益通,股價剩近3元

做大、求快竟害股王退場 太陽能業虧千億啟示

太陽,也有黯淡無光的時候。4月下旬,不堪虧損的太陽能廠益通,宣布退出太陽能事業
。台灣昔日的股王,股價高峰時曾達1205元,現在只剩2.85元,跌到剩千分之二。

它,曾是台積電、聯電、台達電、英業達等大廠最有共識布局的產業。但十年來,台灣光
是七大太陽能電池廠,累計虧損就超過660億元,若再加上上游太陽能多晶矽廠,台灣太
陽能業虧損早已破千億元。

弔詭的是,今年全球太陽能需求還在成長,預期新增併網量還將創下歷史新高。

「這產業,最早是歐洲公司出局,後來美國廠、日本廠也都出局了,所有曾經的世界第一
都不見了。現在,台灣也要出局了。」昱晶前總經理、現任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說。

為什麼台灣跑得快、有技術、深信規模經濟,在這場賽局中反而成為敗因?商周團隊訪問
4個該產業的總經理、董事長,梳理出這場十年警世錄。

益通董事長:
進來前不知道,進來後才知……是燙手山芋

股王益通的起落,其實是這產業最極致的縮影。

時間回到2011年。1月27日一場晚宴上,有科技業「小孟嘗」之稱的英業達會長葉國一拍
板,確定該公司以每股22元、總價50億元的認購價,從鴻海手中搶走太陽能廠益通的經營
權,會場響起如雷的歡呼聲。

益通曾在2005到08年,連續4年每年賺逾一個股本,2006年掛牌上櫃,股價更一路衝到
1205元,榮登股王。擁有好技術加上產業前景鮮明,讓益通創辦人、即當年的董事長吳世
章,集媒體光環於一身,公司市值最高時達三百四十億元。

2011年,英業達購併益通,進去後卻發現,「問題比同業更複雜!」當年被英業達從聯電
找來的現任益通董事長溫清章說:「有媒體用『燙手山芋』形容,我覺得滿符合的。」

先談產業基本挑戰。2006至08年間,市場前景大好。然而,太陽能上游材料多晶矽廠商,
對擴產卻極為謹慎,導致在需求最「火」的年代,晶矽嚴重供不應求。

在誰能掌握料源,即能快速出貨的競爭邏輯下,包含益通在內的眾多電池廠,紛紛向上游
材料廠,簽下少則5年、長則10年的長約,這些合約除了保價保量,還要求得預先付款。
這種簽長約的概念,其實在半導體業很常見,如台積電也會跟材料商簽長約。

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回憶,當年投資法人最關心的問題都是「公司最近有沒有簽長約的機會
?」如果有,「隔天股價就咻的飆起來。」

2006年,原本要和茂迪簽訂長約的全球前五大矽材廠MEMC,因價格因素轉而和對岸的無錫
尚德簽下60億美元的十年長約。「這個長約,讓尚德產能一舉超越茂迪,而茂迪則因為終
止合約談判,股價連3天跌停。」葉正賢說。

元晶董事長: 矽原料最貴時1公斤 1000美元,現在是十塊!

只是,好光景不過3年,保障用的長約變成毒蘋果。

2009年,上游多晶矽產能逐漸開出,每年價格至少以20%幅度遞減,這些在手的高價長約
,變成極沉重的成本負擔。

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回憶:「07年矽原料最貴的時候1公斤1000美元,你知道現在多少嗎?
十塊(美元)!」

當時的太陽能廠商,一邊手握不合時宜的原料成本,一邊,還要應付前仆後繼的新進者。

這個行業,幾乎沒有進入門檻。若一座面板八代廠建廠投資是千億元起跳,DRAM產業每年
的資本支出可高達500億元,相較下,太陽能產業在2006年前後,設一條電池生產線僅約3
億5000萬元,而且設備廠還會提供技術。

違背台商過往競爭邏輯的挑戰,因此接二連三。

比如說,先進者優勢失靈,後進者反而比較佔便宜。

之後中國廠大量搶進,一出手就是最新設備。研調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陳君盈解釋:「
太陽能(電池)片的技術進步是在設備端,很多時候只要投資了,就可以產出更好的產品
,這時當你不願意購買(新設備),就會落後。」

新舊設備效率可以差多少?葉正賢舉例,2010年買的設備,經過五年折舊後,殘值居然比
2015年的全新設備還高。而且舊設備一天的產能若是3萬片,最新中國製的設備可以達到
一天12萬片,等於高出3倍。

也就是說,好技術也沒用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王孟傑指出,有別於半導體業每18個月
的大躍進,太陽能產業並不存在跳躍式發展。「這時候只要有一個口袋很深的新進者,就
可以馬上趕上競爭對手。」

就算你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比別人好,但在客戶眼裡,差異並不明顯,「買太陽能板的
人會覺得越便宜越好。因為轉換效率高,我賣的電也不會變得比較貴。」王孟傑分析。

英業達進入益通後,就因此進退兩難。單2011年,居然就有六個長約要履行,「那時候一
進來,才發現至少40億的預付款還沒付。」溫清章說。

更慘的是,2014年益通跟原創辦人吳世章爆發土地產權糾紛,官司一打5年,成為壓垮公
司營運最後一根稻草。

「我們有一大部分工廠是跟他租的,結果他反過來不承認租賃關係,」溫清章說,因為這
樁官司,導致益通無法更新設備,生產效率不斷落後同業。「想做什麼調整都沒辦法做,
就被卡在那裡,到現在5年了!」

茂迪總經理:
購併拚規模,說到底就是犯了「大頭症」

一個明明有前景的產業,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卻都失靈,益通停滯不前,更有資源者如茂迪
,努力期望透過購併,希望做大規模經濟,但傷害卻更大。

「現在回頭看,當年茂迪購併聯景的決策是錯誤的,」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反省2014年底,
購併聯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聯景光電的決定。「當時聯景可以順利賣給茂迪時,我估計他
們是開了慶功宴。」

時任茂迪執行長的張秉衡曾分析,雙方會同意合併,原因之一是,太陽能產業的未來仍將
維持每年兩位數成長;第二則是規模經濟與大者恆大是趨勢。

然而,大家卻輕忽了「太陽能產業和國家的電力政策相關,向來高度依賴政策支持,一旦
處在政策變動期,需求瞬間下滑,產能規模越大的廠,受傷就越慘。」葉正賢說。

買了聯景後,茂迪的產能擴大5成,但才併進來沒幾個月,美國把台灣納入雙反對象後(
編按:反補貼、反傾銷),茂迪的出海口嚴重受限,「哇!這麼大的產能在台灣,但我們
成本這麼高,讓你走不出去,麻煩真的很大。」

2016年,茂迪虧損擴大4成達9億元,2017年,虧損又擴大到30億元。

「早在我們購併前,投資過旺能的台達電退出了,連投資茂迪的台積電,時任董事長張忠
謀後來都說不再是策略投資,而是財務性投資。其實科技業老前輩都看到這行業不能玩了
,我們卻還沒意識到,認為可以把別人的廠收下來,要把自己做更大,就是犯了『大頭症
』,只好吞下後來所有苦果,包括虧損擴大。」

聯合再生執行長:
台灣不是不努力,但不能再執著於製造思維

一個還在成長的產業,先進投入者如德國龍頭QCells與全球第一大的中國尚德,都相繼破
產。能存活的,多是新進者,願意以全新設備直接到當地國家設廠做生意,像東南亞市場
正在崛起,中國許多業者如晶澳,又前進到東南亞。

去年,由3家太陽能廠新日光、昱晶和昇揚科合併組成的聯合再生能源,也淡出電池製造
。眼見去年中、美、印等國陸續樹立新的關稅障礙,限制他國太陽能走入,益通更下決心
結束這場複雜性在科技業居冠的戰爭。

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反省:「在中國廠進來前,我們努力的都是技術要更精進,投入研
發做出差異化(提高轉換效率);要靠台灣最擅長的管理能力來降低成本。但我們發現,
不是靠『技術』或『管理』好就能贏。」

更深一層看,我們在這場戰役一直沒看透的就是:競爭力,是相對性,而非絕對性的。它
的權重會依照環境與對手的出招,而不斷演變。比如說,技術力在早期是關鍵,但很快就
不是;經濟規模在早期是優點,後期卻可能成致命傷,甚至,你跑在越前面,包袱就越重


很多慣常思路,都會變陷阱。比如,當初茂迪原本堅持不簽長約,但引進台積電的投資後
,半導體業的慣常規則,就推動了該公司簽下8年長約,沒注意到兩個產業技術類似,但
規則天差地別。

如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座教授陳明哲所創的「動態競爭理論」所述,競爭是動
態性的,而你的行動可能又會引起競爭者的反應,保持隨時能變的能耐,才能確保生存。

現在,在製造端,台灣太陽能廠的終局幾乎底定。瘦身後的茂迪及聯合再生能源,也開始
轉型投入下游,蓋太陽能電廠。

「該打的仗都打完了,說白一點,就是死得不甘心!因為不是我們不努力,或管理、技術
不好,所以台灣必須改變這結構,不要再執著製造思維了。」潘文輝為這場讓台廠虧了千
億的戰爭,感慨做出結語。

3.心得/評論:想當年我們一起抽籤的益通 身邊有做股票的都去抽了



--
Tags: 股票

All Comments

Frederica avatar
By Frederica
at 2019-05-04T07:09
只要技術層次不高的產業,中國一介入就是血海產業
Robert avatar
By Robert
at 2019-05-08T06:17
想當年htㄈ
Emma avatar
By Emma
at 2019-05-08T13:51
最慘的千元股王??
Ophelia avatar
By Ophelia
at 2019-05-12T13:28
2015年江西賽維破產,這就已經註定是慘業了
Caitlin avatar
By Caitlin
at 2019-05-13T15:05
太陽能或者說光伏產業 就技術不夠高又被補助玩壞
Yedda avatar
By Yedda
at 2019-05-15T19:11
太陽能本來就是一場直銷老鼠會而已
Jacob avatar
By Jacob
at 2019-05-17T04:19
嘻嘻
Caroline avatar
By Caroline
at 2019-05-21T10:59
Agnes avatar
By Agnes
at 2019-05-24T19:05
以後只剩下聯合往生與茂伯兩間,於瘦身後,兩家轉
往獲利高的模組與電廠製造,目前現況不好,但有轉
機題材,即將獲利大爆發,重返榮耀!
Ophelia avatar
By Ophelia
at 2019-05-27T11:43
所以美國打支那不是沒道理
Dinah avatar
By Dinah
at 2019-05-29T01:20
現在小英推再生能源,太陽產業即將重返榮耀
Eartha avatar
By Eartha
at 2019-06-02T03:22
等九成的人都死光就能重返榮耀 看誰最後活下來
Dora avatar
By Dora
at 2019-06-05T22:23
現在台灣只剩這2家,當然看好嘍!
Xanthe avatar
By Xanthe
at 2019-06-09T16:23
小英明年執政,一定會加大力道發展綠能喔!
Cara avatar
By Cara
at 2019-06-11T11:11
因為其實不需要技術
Yuri avatar
By Yuri
at 2019-06-16T07:34
你看台灣人所發展的技術 就是如何產量開得大 良率高
完全不想花錢在技術進步上,那種研發叫製程研發
Frederica avatar
By Frederica
at 2019-06-20T17:40
那種根本不叫什麼研發,層次很低 沒有用
Andy avatar
By Andy
at 2019-06-21T02:18
別人大陸人設備一更新,良率和效率馬上就超越了
有時你真的會覺得台灣太陽能產業的老闆腦袋裝X
Skylar DavisLinda avatar
By Skylar DavisLinda
at 2019-06-23T14:30
下屬早就看透老闆了 只是不說而已
Daph Bay avatar
By Daph Bay
at 2019-06-26T14:28
管理能力是裁員的意思嗎?
Victoria avatar
By Victoria
at 2019-06-28T14:20
通常投錢在研發 就是在快要做出來的時候 員工跑出去
自己開一間然後搶原來老闆的訂單
Joe avatar
By Joe
at 2019-06-29T11:17
更狠的還有把公司裡面即將大賺的部門 分拆出來獨立
然後通通被"專業經理人"認股 原公司股東通通沒份
Suhail Hany avatar
By Suhail Hany
at 2019-07-01T23:35
當年抽益通價差有60萬耶,是人都抽
Kyle avatar
By Kyle
at 2019-07-02T02:52
大陸產能大,補貼多,成本低,技術又不差,關稅雙反
是最後一根稻草
Ula avatar
By Ula
at 2019-07-04T14:51
益通之前有減資 所以實際價格應該只剩1元多 名字取
得不錯 提醒大家不要亂買一通
Sarah avatar
By Sarah
at 2019-07-06T07:41
沒玩股票,當做故事看也不錯
Elizabeth avatar
By Elizabeth
at 2019-07-07T01:20
說不定會像禾伸堂 那一天龍虎大復活
話說999買禾伸堂的應該還沒有解套
Zanna avatar
By Zanna
at 2019-07-08T05:46
太陽能一定會像茂德活起來的!
Hardy avatar
By Hardy
at 2019-07-12T03:49
科科科科科
Ida avatar
By Ida
at 2019-07-16T10:46
在順境時尋找退路,會比在逆境時尋找出路容易~
Ursula avatar
By Ursula
at 2019-07-21T08:28
1元來買壁紙?
Lily avatar
By Lily
at 2019-07-23T13:59
DD都不做也在併購...
Donna avatar
By Donna
at 2019-07-26T14:31
吃貨文
Ethan avatar
By Ethan
at 2019-07-31T04:32
當年融券的現在都財富自由了?
Elizabeth avatar
By Elizabeth
at 2019-08-03T13:21
台廠就是 畫大餅 融資 擴廠 併購 轉投資 這些套路
Ula avatar
By Ula
at 2019-08-04T12:56
現在就是看誰能開發出換電率高的產品而已,不然每家
技術都一樣,當然跟中國買比較便宜
Christine avatar
By Christine
at 2019-08-06T11:22
10年前政府就說不要執著製造思維了,是誰沒在聽
Ophelia avatar
By Ophelia
at 2019-08-07T19:13
蔡喳政府騙慘投資人
Isabella avatar
By Isabella
at 2019-08-08T15:37
10年前是蔡政府??
Mason avatar
By Mason
at 2019-08-11T10:20
元晶第一季不是轉虧為盈了?看來轉型有成功
Selena avatar
By Selena
at 2019-08-11T16:01
太陽能才需要技術吧? 其實就是因為目前技術無法突
破,轉化效率太低,所以一直無法普及。
Frederica avatar
By Frederica
at 2019-08-12T16:22
太陽能越晚進場設備更便宜產能更高 而且現在設備6
成以上都是中國廠
Freda avatar
By Freda
at 2019-08-16T19:02
沒屋頂的太陽能板沒跌多少XD
Dinah avatar
By Dinah
at 2019-08-21T16:14
太陽能跟本呵呵
Oscar avatar
By Oscar
at 2019-08-23T10:41
產出的能源跟消耗的能源跟本不能比
Tracy avatar
By Tracy
at 2019-08-27T23:44
這東西適用在不易拉電的地方是好的但其它的地方用
還綠電跟本呵呵
Dinah avatar
By Dinah
at 2019-08-31T07:31
用矽當材料的效率不可能高
Jake avatar
By Jake
at 2019-09-03T12:18
可以在挑類股進場了
Edith avatar
By Edith
at 2019-09-04T01:20
轉換效率現在有30%嗎?
Susan avatar
By Susan
at 2019-09-08T03:31
太陽能板價格流血大崩盤是好事,代表每度發電成本又
Ethan avatar
By Ethan
at 2019-09-08T16:47
要繼續往下降了~~
Edith avatar
By Edith
at 2019-09-09T03:48
太陽能發電根本是個騙局
Jacob avatar
By Jacob
at 2019-09-11T19:44
呵呵 推文好多綠電狂信徒在偷渡錯誤概念
Andrew avatar
By Andrew
at 2019-09-12T20:36
佔地 台灣地小 很有事
Selena avatar
By Selena
at 2019-09-17T16:04
太陽能製作過程根本不環保 這產業淘汰也好
Andy avatar
By Andy
at 2019-09-18T02:15
太陽能一點都不綠…
Jacob avatar
By Jacob
at 2019-09-22T03:38
現在效率應該約22吧
Zanna avatar
By Zanna
at 2019-09-22T04:50
沒認真看文嗎 都說後進比先進有優勢還重返個毛榮耀

中國大陸正主導區塊鏈領域,美國能趕上

Eartha avatar
By Eartha
at 2019-05-02T13:47
中國大陸正主導區塊鏈領域,美國能趕上嗎? 1.原文連結:http://bit.ly/2V7YMs7 2.原文內容: 中國大陸是現今區塊鏈技術的使用和開發方面,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,不僅在世界各 地申請許多區塊鏈相關的專利,甚至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社區中的一些知名公司也是來自於 中國大陸。更重要的是,區塊鏈也 ...

郭台銘戴國旗帽見川普 鴻海近10天市值縮

Skylar DavisLinda avatar
By Skylar DavisLinda
at 2019-05-02T13:23
1.原文連結: https://tinyurl.com/yxw6nmo6 2.原文內容: 郭台銘戴國旗帽見川普 鴻海近10天市值縮水1511億 2019-05-02 10:56經濟日報 記者楊伶雯╱即時報導 鴻海(2317)董事長郭台銘在出席前總統馬英九基金會舉辦的經濟 論壇後,馬不停蹄飛往美國 ...

《傳產》4月房市風向球緩升,連二月亮黃藍燈

Annie avatar
By Annie
at 2019-05-02T13:19
《傳產》4月房市風向球緩升,連二月亮黃藍燈 1.原文連結:https://reurl.cc/vGb6o 2.原文內容: 【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】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,4月總分續升至32.6分,比今年3月增加0.3分 ,連續兩個月亮出黃藍燈。風向球六大觀察指標中,預售屋供給、看屋來人組 ...

1215卜蜂

Lucy avatar
By Lucy
at 2019-05-02T13:04
這檔當初豬瘟剛出來時就有關注 但是沒進場,主要是因為豬瘟爆發後已經漲了一大段,當初4X近50。 附近的養殖andamp;農民們大致認為跟口蹄疫一樣,豬瘟進場只是時間上的問題。 政治議題總是吵得沸沸揚揚,但深入理解的人很少,可以搜尋公視裡面我們的島系列。 在裡面搜尋,豬瘟or廚餘。可以比較了解慘業現況。 ...

微星(2377)決配息5元,創11年新高,Q2新

Quintina avatar
By Quintina
at 2019-05-02T13:03
微星(2377)決配息5元,創11年新高,Q2新品效益催化,營收獲利升溫 1.原文連結: https://bit.ly/2IULzMI 2.原文內容: 【財訊快報/記者王宜弘報導】電競筆電大廠微星(2377)去年EPS達7.15元,獲利創下歷 史新高紀錄,董事會決定將配發5元現金股利,以目前股價計算, ...